玉米获得茎腐病的症状如何防治玉米茎腐病

发表时间:2019-06-26 17:36文章来源:沪市玉米网

在玉米生产中,茎腐病有许多原因,其中最常见的是真菌茎腐病和细菌茎腐病。小编将这两种病害的症状、发生规律和预防对策介绍如下,供农民朋友参考。

一、苞米真菌性茎腐病

1.症状。该病主要对玉米根和茎基有害。病原菌从根部侵入并在植物中传播。患病幼苗根或茎基部的木质部变成褐色,初生根和次生根坏死严重,导致根和茎基部腐烂,导致倒伏或整个植株死亡。地上,中叶和下叶的边缘变成黄色和棕色,整片叶子严重变黄。

苞米乳熟中后期至蜡熟期是某病显症高峰:最开始病株主要表现为枯萎,整株叶子忽然退色、暗淡无光,叶子由上而下水分变为青灰色并变枯,展现青枯病症,故也叫“青枯病”;花穗松驰,穗柄柔韧性,不容易掰离,子粒暗淡无光、暗淡,排序疏松易脱粒;病株根处、茎尖部中空变松,遇风易倒折,割开后看得见茎髓机构变褐溶解,须根降低,易拔起;从始见病株到整株显症,通常需1周上下,短的仅需1~3天,长的可持续性16天左右。有的病株出現急性症状,即在乳熟晚期或蜡熟期整株陡然青枯,沒有显著的由下而上慢慢发展趋势的全过程,这样的事情在雨天骤晴时比较多见。

2.发病规律

某病是这种以浸染主根处主导的针对性浸染病,为土传真菌性病虫害。病菌在土壤层中的主茎病残体里过冬,翌年从主茎出气孔或创口入侵。玉米苗期病害的主要原因有:铁茬播种造成土壤变硬、肥力不足、旱涝、土壤中除草剂残留过多等。

在玉米的生长中期,植物生长迅速,组织柔软,容易生病。玉米近成熟期青枯病的发生不仅与品种本身的抗病性有关,还与当时的天气条件密切相关。若在玉米灌浆中期到蜡熟期,遇连续阴雨、光照不足、重阴骤晴等天气,易引发青枯病大流行;茎基部叶鞘间雨后积水,田间湿度大,也易引发该病;施氮肥过多、过度密植、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等,都会加重病情;玉米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积累数量大,往往发病较重;低洼积水的玉米田也易发生此病。

二、玉米细菌性茎腐病

1、症状

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通常在植株有10片以上叶子时开始(在大喇叭口之前)。发病初期,植株中下部叶鞘和茎秆出现不规则的水渍状斑病,随后生长点组织坏死、腐烂、心叶萎蔫、脱落,最后病株组织软化、腐烂,散发出腥味。患病植物容易从患病部位脱落,不能入耳或结果。总发病率相当于损失率。

2、发生规律

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。病菌以田间病残体越冬,成为翌年的主要感染源。田间病原体随着气流、风和雨传播,主要从伤口和叶鞘侵入。当气温在28~30度,相对湿度在80%以上时,疾病开始,在34~35度条件下膨胀最快,当气温降至26度以下时,疾病停止发展。玉米螟、棉铃虫等伤害导致的创口会为本病的浸染造就资源优势,还会带上病原菌散播病虫害。苞米重茬地因为土壤层内存有很多病菌而病发重;地形低洼地或排水管道欠佳,相对密度过大,自然通风欠佳,使用氮肥过多的地快病发偏重。

三、防治对策


1.种植抗耐病品种。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。

2.农业防治。合理轮作。实行轮作可以防止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,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。清洁田园。玉米收获后,应彻底清除田间病害植物的残留物,并集中在高温堆肥中,以减少田间的主要传染源。合理密植。注重合理密植,改善农田小气候,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。加强栽培管理。注意增施钾肥,避免偏施氮肥。提议选用高畦种植,禁止大水漫灌;雨天要立即清除存水,避免体内湿气逗留;要立即中耕翻土,并防止导致各种各样机械设备损害。拔除病株。在田地里发现病株后,必须立即拔去,将其带入田地外的泸肥,或者集中烧毁。

3.及时治虫防病。特别注意预防玉米螟、棉铃虫等虫害,以降低创口,可合理减少患病率。

4.药剂拌种。能用20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~130克兑水适当,拌种60公斤。

5.药剂防治。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初期,77%杀菌剂可湿性粉剂喷洒600倍液防治。玉米真菌茎腐病初期,每667平方米可使用15-20g 57.6%的冠霉菌,并可加入30kg水进行喷雾控制。

最新资讯
  • 老玉米和糯玉米怎么认

    老玉米的特点老玉米,通常是指成熟的玉米品种,主要用于生产玉米粉、玉米粒等食品。它的种子在完全成熟后经过干燥处理,因此外观呈现出一种坚硬的壳。外观特征老玉米的粒形较